文章 2022-10-18 来自:开发者社区

计算机网络——Packet Trace路由器配置——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设计须安排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结束之后,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以及编程等,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网络系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自学能力。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完成彼此具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的几个小实验,使学生能够对网络相关设备和服务器进行安装和配置,对网络设计的概念有个比较完整的认....

计算机网络——Packet Trace路由器配置——课程设计
文章 2017-08-01 来自:开发者社区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2版)》——导读

目 录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目标第1章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验与课程设计的关系 1.1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特点1.2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与课程设计的关系 1.3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点 1.4 课程设计要求及评分标准 第二部分 课程设计指导第2章 计算校验和 2.1 课程设计目的 2.2 课程设计要求 2.3 ...

文章 2017-08-01 来自:开发者社区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2版)》——3.5节相关扩展

3.5 相关扩展除了上面介绍的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算法可以完成CRC校验。例如,多项式除法可用除法电路来实现。除法电路的主体由一组移位寄存器和模2加法器(异或单元)组成。以CRC-ITU为例,它由16级移位寄存器和3个加法器组成,图3-5给出了除法电路实现CRC的示意图(编码/解码共用)。编码、解码前将各寄存器初始化为“1”,信息位按照时钟周期依次移入。当信息位全部输入后,从寄存器组输出C...

文章 2017-08-01 来自:开发者社区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2版)》——3.4节课程设计分析

3.4 课程设计分析 填充帧头部字段要完成一次帧封装的过程,首先要完成的就是帧头部的装入,这一过程非常简单,只要将前导码、定界符、目的地址、源地址、长度字段的相应数值按顺序写入就可以了。其中,长度字段的值即为要发送的数据的实际长度。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获得长度字段的值。 方法一 while(!in.eof()) //读数据至缓冲区buf { ...

文章 2017-08-01 来自:开发者社区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2版)》——3.3节相关知识

3.3 相关知识 帧术语“帧”来源于串行线路上的通信。其中,发送者在发送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特殊的字符,使它们成为一个帧。Ethernet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是机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层连接。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Ethernet帧结构,Ethernet V2.0规范和IEEE 802.3标准中的Ethernet帧结构有一些差别,这里我们按802.3标准的帧结构进行讨论。图3-1给出了Etherne...

文章 2017-08-01 来自:开发者社区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2版)》——3.2节课程设计要求

3.2 课程设计要求根据后面介绍的IEEE 802.3帧结构,编写程序将指定数据封装为Ethernet帧。1)以命令行形式运行: EncapFrame input_file output_file 其中,EncapFrame为程序名,input_file为输入数据文件,output_file为输出数据文件。2)输出内容:Ethernet帧的各字段内容。

文章 2017-08-01 来自:开发者社区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2版)》——3.1节课程设计目的

第 3 章 封装Ethernet帧 3.1 课程设计目的帧是在数据链路层中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熟悉帧结构对于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网络层次结构与协议执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封装Ethernet帧,了解Ethernet帧中各个字段的含义与用途。

文章 2017-08-01 来自:开发者社区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2版)》——2.5节相关扩展

2.5 相关扩展前面我们提到,校验和还有其他一些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简要介绍一下利用延迟进位法进行计算的方法。延迟进位法的算法描述:将进位累加的过程延迟到整个累加循环结束之后进行,这样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主要的实现过程 while(!infile.eof()) //判断文件是否结束, 若否则对被校验的16位数据进行累加 { int h,l; ...

文章 2017-08-01 来自:开发者社区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2版)》——2.4节课程设计分析

2.4 课程设计分析校验和的计算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数据文件的输入、校验和的计算和校验结果的输出。其中,主要的是数据的输入和校验和的计算。 数据的输入方式输入数据可能是以字符形式存储的,而校验和的计算则要采用数据形式,所以在从文件读取数据时,都要进行字符到数据的相互转换。 1) 将读入的ASCII码转化为相应的整型变量。 if(ch>='0'&&ch<='9')...

文章 2017-08-01 来自:开发者社区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第2版)》——2.3节相关知识

2.3 相关知识 校验和的概念网络上的数据最终都是通过物理传输线路进行传输的,如果高层没有采用差错控制,那么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可能有差错。为了保证传输数据的正确性,在物理层的基础上设计了数据链路层。设计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传输线路的基础上,采用差错检测、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等方法,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以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目前,进行差错.....

本页面内关键词为智能算法引擎基于机器学习所生成,如有任何问题,可在页面下方点击"联系我们"与我们沟通。